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人民日报刊文:一网捕鱼9万公斤

    9月1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文章:一网捕鱼9万公斤,同时在第15版刊登详细报道与图片讲述“千岛湖金秋第一捕”



一网捕鱼9万公斤(美丽中国·秋色迷人)

人民日报 》( 20160919  01 版)

  本报杭州918日电 (记者顾春)918日上午,浙江千岛湖东北湖区水域,几条渔船渐渐合拢到一起。随着一声起网了的吆喝,20余位渔工一同奋力拉起了巨网,意味着千岛湖一年一度的秋捕开始了。

  据现场估算,这一网鱼超过9万公斤。拥有573平方公里水域的千岛湖,是浙江省重要的淡水鱼生产基地。近年来,每年投放数十万公斤的鲢鳙鱼种,利用鲢鳙鱼等鱼类滤食水中浮游动植物的习性来改进和提升水质,千岛湖的水质常年保持在一类水质标准。以鱼护水,人水和谐,使千岛湖成为全国湖泊水库渔业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样板,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实践。以千岛湖有机鱼为主要食材的菜肴,还成为前不久举办的G20杭州峰会的菜肴之一。

  (相关报道见第十五版) 

严厉环保措施带来丰收季

千岛湖金秋“第一捕”(美丽中国·秋色迷人)

秋意初来,915日凌晨4点半,天还没亮,浙江省淳安县里商乡架子岭村村民叶志清就起床了,然后划着一条小船离开了队部。

  叶志清是浙江千岛湖捕捞一队队长。除了日常管理工作之外,他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听鱼

  我们首先要根据鱼跳上水面透气的特性,来判断鱼群和种类,比如白鲢发出的响声是哗哗的,花鲢则是咕嘟咕嘟的,等天亮后就看水花、闻鱼腥味……”叶志清学习听鱼这项技艺,至今已有15年,这是千岛湖有机鱼捕捞队的一项独门绝活。

  得益于一湖好水,今秋第一网收获9万多公斤生态鱼

  经过了拦、赶、刺、张等捕捞环节,3天后,叶志清和队员们终于等到了收网的最佳时间。18日,千岛湖今秋第一网,即捕获超过9万公斤生态鱼,这也是今年千岛湖捕获的最大一网鱼。

  2001年开始,我们有机鱼的产量在逐年上升,特别是这两年,上升的幅度都比较大,鱼的品质也在提高,关键还是得益于这一湖好水啊。叶志清说。

  远在湖区另一头的方礼信,也迎来了属于他的丰收季。

  今年是1999年以来产量最高的一年,大概可以比去年增加三成左右的收入。方礼信的家在淳安县宋村乡云港口村,和村里许多村民一样,他们都从事千岛湖鲢鳙鱼老口鱼种网箱养殖,每户30只网箱,3亩的水域面积。

  今年上游来水多,所以鲢鳙鱼老口鱼种的体重明显高于往年,每只网箱里的鱼平均可以达到500公斤以上,预计农户比去年增收20%正在现场收购鲢鳙鱼老口鱼种的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养殖场场长钱立柱介绍说,网箱培育采取的是公司+农户模式,由他们公司提供冬花鱼种,农户按要求规范养殖,然后由公司全部合同收购后直接投放到千岛湖。

  由于网箱养殖的鲢鳙鱼种完全通过滤食水体中的天然浮游生物自然生长,农户一年投入养鱼的时间不到2个月,因此,农户在养殖鲢鳙鱼种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其他的农业生产。就像方礼信,今年除了养鱼,他还兼任着生态公益林护林队的队长。

  寻常家鱼身价倍增,新一轮保护将有更严厉标准

  得天独厚的千岛湖,为什么不养经济价值更高的外来鱼呢?千岛湖有过教训。

  19981999连续两年,千岛湖的水质都出现了污染,局部地区出现蓝藻。请专家来查原因,结果出乎意料:当时农民都愿意网箱养殖高档鱼,而这些鱼的食材是湖里的鲢鳙鱼苗。几年下来,以藻类为食的鲢鱼、鳙鱼数量急剧减少,水质变差。

  千岛湖湖泊面积573平方千米,容积178亿立方米,承担着水文调节、经济服务、生态承载和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为恢复水质,鲢鳙鱼被再次回来。当地政府决定,淳安县除保留300亩老口鱼种和200亩科研渔业网箱外,全县890户、118.77万平方米的网箱全部退出千岛湖水面;每年向湖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鲢鳙鱼老口鱼种,以维持千岛湖水体生态平衡。今年,因为鲢鳙鱼老口鱼种个体较大,所以全年投放到千岛湖中的鱼苗预计将超过100万公斤,近千万尾鱼苗。

  生态平衡了,水质清澈了,湖区群众收获了红利。如今,看似寻常的四大家鱼,因为千岛湖而身价倍增,牌有机鳙鱼,当地售价50/公斤仍供不应求。

  2015年,淳安县被列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目前,淳安正探索建立包括环境准入标准、执法监管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四项重点内容在内的千岛湖标准。通过四个标准的严格执行,开展对千岛湖的新一轮保护。

  把这一湖的水保护好了,我们年年丰收的愿望也就可以实现了。叶志清深有体会地说。




建议ie6.0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站 备案序号: 浙ICP备140383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