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千岛湖头版报道公司渔政人员护鱼护水典型事迹
本报记者 章晶
经过湖水长期浸泡的倒笼已经长满了青苔,挂着枯枝、垃圾的网上还夹杂着肿胀腐烂的死鱼,握上绳子,满手的黏滑,邵南平和组员们屏住了呼吸,不为躲避那扑鼻的恶臭,只为能使上全劲。
“一二一!一二一!”长期配合作战的队员们默契地喊起了号子,手臂和额头上暴起了青筋。倒笼的四角都绑上了砖块,而通常清洁好晾干的倒笼一只就重达上百斤。
32℃的高温烘干了已经汗湿的制服,又汗湿、又烘干……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这只也许已经抓捕了无数鲢鳙鱼的“凶器”终于被拖离水面。邵南平累得坐在了地上,开始鼓励也已虚脱的组员们,声音仍是有点喘——“鲢鳙鱼......是净化水质的……”
如果说鲢鳙鱼是千岛湖的“护水卫士”,那么渔政人就是千岛湖的“护鱼先锋”。这一点,从21年前开始水上生活的第一天起,邵南平就一直没敢忘记。
邵南平是新安江分站三里湾渔政管理组的组长,驻守在威坪镇蜀坞村附近库湾。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朝向广阔水域,组里还有5位同志,2名50多岁,2名30多岁,还有1名小伙子,而他们的任务,便是24小时巡逻守护这片水域。
一个月,有26天在水上;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夏日闷热,却只有破旧的“水空调”,整条船像一个大蒸笼,夹板热得烫脚;晚上暴雨,穿着雨衣裤也湿了全身,站在雷电之下守护水头。苦口婆心地劝说老百姓、勤勤恳恳地清理垃圾,邵南平说:“许多人觉得渔政就是抓抓人,却看不到我们背后的甜酸苦辣。”
春节前的一个夜晚,管理组接到线报,有偷盗鲢鳙鱼的不法分子约鱼贩子进行交易。凌晨3点多,邵南平带领组员埋伏守候,当看到嫌疑人从车上拖下装好的鲢鳙鱼时,一向打头阵的他再一次第一个冲上前,岂料对方暴力抗法,他的腰部被狠狠地顶伤。眼见对方跳上车子,邵南平顾不得伤痛,将整个身躯趴在方向盘上,阻止其逃跑,最终大家齐心协力制服了这名偷盗鲢鳙鱼的惯犯。
“我们遇到的暴力抗法事件,可以说太多太多了。”邵南平说,家人也劝过他不要每次都太拼命,可一遇到破坏垂钓秩序、偷盗渔业资源的事件,自己总想第一个冲出来。“既然做了这份工作,担了这份责任,我们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能够劝导、制止一个人,就等于又救了一群鱼,保护千岛湖的生态环境,必须有人站出来!”
“今年的联合垂钓整治行动,可以说是我参与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县上下对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视,经过不断宣传后老百姓思想的转变,这让邵南平觉得很感动,但水生态保护依旧任重而道远。邵南平说,自己仍然会继续坚守,“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有更多肯吃苦、有担当的年轻人能加入这支队伍,一起驻守在护鱼护水的最前方。”(转载自千岛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