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南宋时期,在徽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诞生了颇负盛名的徽菜,随着徽商的发展与传播,徽菜渐渐成为全国的名菜之一,继而列入中国的八大菜系。几百年的流传与发展,徽菜也渐渐被作为安徽文化的代表之一被中国与世界所熟知。
白墙黑瓦、笔墨纸砚,“披云徽府”与古老的徽州一样,充满了徽文化独具的古香古色。在落地于合肥之前,“披云徽府”在黄山已经成功经营了三家徽府菜系饭店,他们分别为“披云山庄”、“披云徽府菜馆”、“披云百变徽宴”。
打响“太白鱼头”
“披云徽府”于2012年10月份正式在合肥开业,在此之前,其开设在黄山的三家店均运营良好,验证了其模式的正确性,但是刚刚立足合肥这个省级都会,如何打响“披云徽府”这块招牌仍是其首要的工作。为此,董事长方东进考虑的问题则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将“披云徽府”的特色进行强有力的宣传,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借助“披云山庄”成功的经验,“披云徽府”仍然决定从其最有特色的品牌菜“太白鱼头”着手,先打响这一道菜的名字,进而让客户知道“披云徽府”,再慢慢推出本店其他的特色菜。
“太白鱼头”是“披云徽府”借助千岛湖淳牌有机鱼的品牌优势,将其与本土的徽州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推出的一道具有全新概念的单品菜肴,既有品牌优势,又有深厚的徽州文化底蕴,其砚台、城墙底座的外包装更是让消费者耳目一新。因此当“披云徽府”在各大广告点开始全力宣传“太白鱼头”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很多消费人群的眼球,甚至有些人为了尝尝“太白鱼头”不惜开车几个小时来到“披云徽府”。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披云徽府”走廊、展墙上也全是对“太白鱼头”的宣传,一时之间,“太白鱼头”成了来到“披云徽府”的顾客必点的菜肴,越来越多的人抱着尝鲜的念头来到“披云徽府”,继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披云徽府”,其它的特色菜也慢慢被顾客们所接受,自此,“披云徽府”在合肥下的第一局棋取得完胜。
然而这只是开了个好头,“披云徽府”大部分顾客还是合肥人,当生意越来越红火,客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由于黄山人的口味与合肥这边有很大的差别,有人反映,少数客人称吃不惯这种纯正的徽府菜,既然“披云徽府”大部分顾客都是合肥人,那么是否可以对菜肴做些调整,尽量去迎合合肥本地人的口味呢?当这一提议被反映上来时,方东进董事长一口就回绝了。“我们最大的追求就是徽府菜的原滋原味,让更多人在“披云徽府”了解徽菜以及徽菜中的文化。”方晓明总经理说。
最终,“披云徽府”没有为了可见的眼前利益去改变自己的菜肴,而是坚持以最正宗的徽府菜展现在来到“披云徽府”的每一位顾客面前。坚持必有回报,如今,当有人问到在合肥哪里能够吃到纯正的徽府菜时,很多人都会推荐“披云徽府”。
“徽商”上菜 体验为王
“您好,给您上太白鱼头。”当服务员上菜报上菜名时,没人会惊讶,因为凡是大一点的饭店都会这么做,但是如果接下来是这样一幕:两个年轻高大的小伙子,穿着古徽商的衣服,抬着一盘封上封条的菜,吃菜时,贵宾要先揭开封条。你会不会觉得这与众不同?“披云徽府”上他们这道特色菜就是以这种方式。徽商上菜代表这对客人的重视,揭封条则是安徽古老的习俗,为了让贵宾讨个好彩头。
“披云徽府”追求的不仅仅是一顿饭的美味,更是顾客全方位的感受。展厅内,古色古香、极具特色的徽州火篮、徽州火箱、徽州瓦罐有序地陈列着,展台上放着许多徽州代表性的人物与文化介绍,包括徽剧、徽商、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州篆刻、徽派建筑等徽州文化的系列介绍。而在对徽菜的介绍中,对于菜的展现,就显得别出心裁,用徽州“文房四宝”中徽笔、徽墨、徽纸、徽砚把各式冷菜打造成饱含古徽州文化内涵的艺术精品。而这仅仅只是视觉感受的一部分。“对于整体特色的营造,我们不仅仅只是注重视觉上感受,更是从五官全方位入手,让顾客更加全面的感受到‘披云徽府’的特色。”总经理方晓明说,在“披云徽府”,客人不仅仅能闻到菜香,能看到具有徽州特色的布置,还经常能够听到音乐以及一些敲锣打鼓的声音,这正是“披云徽府”在听觉上给顾客营造的体验。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挑起顾客的食欲,“蒸蒸日上”、“石锅蒜茄”等菜肴,都会由服务员在上菜时现场浇上调料,顿时,菜肴发出的声音会让顾客觉得既新鲜又有食欲。
“披云徽府”的特色不仅仅是五官上的体验,更体现在其人性化的服务,如果来到这里的顾客带着小孩,那么服务员很快会为您送上围兜;怕顾客的手机沾到酒水等,这里会为每个客人准备一个手机套;如果客人戴了眼镜,那么服务员则会送上眼镜布。而在包厢的桌子上,还放着一些小册子,上面全是关于饮食健康知识的介绍。总经理方晓明告诉记者:“我们会根据季节、时令不同来制作一些关于健康饮食的册子,顾客可以通过这些册子了解一些健康的饮食信息。并且只要顾客感兴趣,这些册子都是可以带走的。”
“重油、重色、重味”的新诠释
“披云徽府”总经理方晓明介绍说,徽府菜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府衙,另一个很大的来源则是民间。但是从南宋到现在,徽府菜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其很多的菜谱都散落在各地,徽府菜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完整,而“披云徽府”为了保证徽府菜的原汁原味,就只有将这些散落的菜谱进行重新整理,特别是对于一些民间的徽府菜,更是做了大量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在进行大量的收集工作之后,“披云徽府”则将这些菜以现在人的观点与习惯的方式进行推出,“在不忘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们改变的只是一些菜的出口方式,对于原材料的标准与徽菜的烹饪技法不做改变。”方晓明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徽菜的原滋原味,“披云徽府”许多的原材料仍是从黄山运到合肥。
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徽菜有三重:重油、重色、重味。而这三重被很多人说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为了改变人们对于徽菜的看法,“披云徽府”将三“重”进行了创新。重油是重视油的品种,不同的油用于不同的菜,如橄榄油用于凉菜、菜籽油煎菜、猪油用于素菜;而重色则是重视菜的本来颜色,注重菜肴的颜色搭配;重味则是注重保持菜本身的味道,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这种改良显然是成功的。如今“披云徽府”有很多菜是炖菜,因为炖菜最容易保持菜本身的味道。
从1997年“披云山庄”成立到现在,披云集团一直心无旁骛,坚持做餐饮业。如今,披云徽府菜已经成功申请到歙县以及黄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正在进一步申请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几年的时间,披云集团只开了四家店,步子不可谓不慢,但这种慢更是为了更精、更专。对于披云集团的发展,方东进早就有了长远的规划,除了在营的四家店,披云集团还注册了“徽宴”、“徽之炖”等商标,未来几年,披云还会将发展重点放在安徽,致力于做正宗的徽菜。
如今,“披云徽府”的名气越来越大,模仿者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这一现象,“披云徽府”都一笑置之,其董事长方东进更是将模仿看成是对“披云徽府”免费的宣传。“不管是对于政策的还是他人的模仿,我们都坚持这一点,那就是做好自己的产品。”
“用心做事,总能做好。”这个朴素的道理正是“披云徽府”董事长方东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这也在“披云徽府”的成功中得到了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