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发布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列表
序号 |
标准代号 |
标准名称 |
一、国家标准 |
||
1 |
GB 21044-2007 |
中华鳖 |
2 |
GB 21045-2007 |
大口黑鲈 |
3 |
GB 21046-2007 |
条斑紫菜 |
4 |
GB 21047-2007 |
眼斑拟石首鱼 |
5 |
农业部958号公告-10-2007 |
水产品中雌二醇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
6 |
农业部958号公告-11-2007 |
水产品中吡喹酮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
7 |
农业部958号公告-12-2007 |
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
8 |
农业部958号公告-13-2007 |
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9 |
农业部958号公告-14-2007 |
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
二、水产行业标准 |
||
1 |
SC/T 1083-2007 |
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水产养殖使用规范 |
2 |
SC/T 1086-2007 |
施氏鲟养殖技术规程 |
3 |
SC/T 1088-2007 |
水产养殖的量、单位和符号 |
4 |
SC/T 1094-2007 |
德国镜鲤选育系(F4)亲鱼、苗种 |
5 |
SC/T 1095-2007 |
怀头鲇 亲鱼、苗种 |
6 |
SC/T 1096-2007 |
短盖巨脂鲤亲鱼 |
7 |
SC/T 1097-2007 |
短盖巨脂鲤鱼苗、鱼种 |
8 |
SC/T 1099-2007 |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技术规范 |
9 |
SC/T 1100-2007 |
中华绒螯蟹池塘、湖泊网围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
10 |
SC/T 2026-2007 |
太平洋牡蛎 亲贝 |
11 |
SC 2050-2007 |
花鲈 |
12 |
SC 2051-2007 |
大菱鲆 |
13 |
SC 2052-2007 |
魁蚶 |
14 |
SC/T 3215-2007 |
盐渍海参 |
15 |
SC/T 6008-2007 |
双钩型织网机 |
16 |
SC/T 6027-2007 |
食品加工机械(鱼类)剥皮、去皮、去膜机械的安全和卫生要求 |
17 |
SC/T 6032-2007 |
水族箱安全技术条件 |
18 |
SC/T 7011.1-2007 |
水生动物疾病术语与命名规则 第1部分:水生动物疾病术语 |
19 |
SC/T 7011.2-2007 |
水生动物疾病术语与命名规则 第2部分:水生动物疾病命名规则 |
20 |
SC/T 7202.1-2007 |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 第1部分:压片显微镜检测方法 |
21 |
SC/T 7202.2-2007 |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 第2部分:PCR检测方法 |
22 |
SC/T 7202.3-2007 |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 第3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
23 |
SC/T 7203.1-2007 |
对虾肝胰腺小病毒诊断规程 第1部分:PCR检测方法 |
24 |
SC/T 7203.2-2007 |
对虾肝胰腺小病毒诊断规程 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
25 |
SC/T 7203.3-2007 |
对虾肝胰腺小病毒诊断规程 第3部分:新鲜组织的T-E染色法 |
26 |
SC/T 7204.1-2007 |
对虾桃拉综合症诊断规程 第1部分:外观症状诊断方法 |
27 |
SC/T 7204.2-2007 |
对虾桃拉综合症诊断规程 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
28 |
SC/T 7204.3-2007 |
对虾桃拉综合症诊断规程 第3部分:RT-PCR检测方法 |
29 |
SC/T 7204.4-2007 |
对虾桃拉综合症诊断规程 第4部分:指示生物检测法 |
30 |
SC/T 7205.1-2007 |
牡蛎包纳米虫病诊断规程第1部分:组织印片的细胞学诊断法 |
31 |
SC/T 7205.2-2007 |
牡蛎包纳米虫病诊断法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
32 |
SC/T 7205.3-2007 |
牡蛎包纳米虫病诊断规程第3部分:透射电镜诊断法 |
33 |
SC/T 7206.1-2007 |
牡蛎包单孢子虫病诊断法第1部分:组织印片的细胞学诊断法 |
34 |
SC/T 7206.2-2007 |
牡蛎包单孢子虫病诊断法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
35 |
SC/T 7206.3-2007 |
牡蛎包单孢子虫病诊断法第3部分:原位杂交诊断法 |
36 |
SC/T 7207.1-2007 |
牡蛎包马尔太虫病诊断法第1部分:组织印片的细胞学诊断法 |
37 |
SC/T 7207.2-2007 |
牡蛎包马尔太虫病诊断法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
38 |
SC/T 7207.3-2007 |
牡蛎包马尔太虫病诊断法第3部分:透射电镜诊断法 |
39 |
SC/T 7208.1-2007 |
牡蛎包拍琴虫病诊断法第1部分:巯基乙酸盐培养诊断法 |
40 |
SC/T 7208.2-2007 |
牡蛎包拍琴虫病诊断法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
41 |
SC/T 7209.1-2007 |
牡蛎包小胞虫病诊断法第1部分:组织印片的细胞学诊断法 |
42 |
SC/T 7209.2-2007 |
牡蛎包小胞虫病诊断法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
43 |
SC/T 7209.3-2007 |
牡蛎包小胞虫病诊断法第3部分:透射电镜诊断法 |
44 |
SC/T 9101-2007 |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
45 |
SC/T 9102.1-2007 |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 |
46 |
SC/T 9102.2-2007 |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2部分:海洋 |
47 |
SC/T 9102.3-2007 |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3部分:淡水 |
48 |
SC/T 9102.4-2007 |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4部分:资料处理与报告编制 |
49 |
SC/T 9103-2007 |
海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
50 |
SC/T 0005-2007 |
对虾养殖质量安全管理技术规程 |
51 |
SC 1092-2007 |
麦瑞加拉鲮 |
52 |
SC 1093-2007 |
黄喉拟水龟 |
53 |
SC/T 1098-2007 |
大口黑鲈 亲鱼、鱼苗和鱼种 |
54 |
SC 1104-2007 |
泥鳅 |
55 |
SC/T 1105-2007 |
罗非鱼鱼种性别鉴定方法 |
56 |
SC/T 2039-2007 |
海水鱼类鱼卵、苗种计数方法 |
57 |
SC 2080-2007 |
毛蚶 |
58 |
SC 2081-2007 |
菲律宾哈仔 |
59 |
SC/T 3032-2007 |
水产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
60 |
SC/T 4020-2007 |
渔网 有结网片的特征和标示 |
61 |
SC/T 4021-2007 |
渔用高强度三股聚乙烯单丝绳索 |
62 |
SC/T 4022-2007 |
渔网 网线断裂强力和结节断裂强力的测定 |
63 |
SC/T 4023-2007 |
渔网 网线伸长率的测定 |
64 |
SC/T 6040-2007 |
水产品工厂化养殖装备安全卫生要求 |
65 |
SC/T 6041-2007 |
水产品保鲜储运设备安全技术条件 |
66 |
SC 7701-2007 |
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 |
67 |
SC/T 8003-2007 |
渔业船舶船型分类编号 |
68 |
SC/T 9110-2007 |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
三、农业行业标准 |
||
1 |
NY/T 5357-2007 |
无公害食品 海洋水产品捕捞生产管理规范 |